2月2日是第27個世界濕地日,今年的主題為“濕地修復”,旨在提高公眾對濕地為人類和地球所做貢獻的認識,促進采取行動來修復濕地。
濕地被喻為“地球之腎”,具有涵養(yǎng)水源、凈化水質(zhì)、維護生物多樣性等功能。中國濕地分布廣、面積大、類型多樣,濕地總面積達5635萬公頃,約占全球濕地面積的4%,居亞洲第一位、世界第四位。
中國于1992年加入《濕地公約》以來,不斷加大立法保護、科研監(jiān)測、科普宣傳、國際合作力度,積極履行公約宗旨和義務,為全球濕地保護作出重要貢獻。30年來,中國逐步建立濕地保護修復制度體系、法律法規(guī)體系、調(diào)查監(jiān)測體系,出臺了《濕地保護法》,實施了3個五年期的《全國濕地保護工程規(guī)劃》,完成了4100余個濕地保護修復工程項目,是全球唯一完成3次全國濕地資源調(diào)查的國家。
近10年,中國新增和修復濕地80余萬公頃。全國現(xiàn)有國際重要濕地64處、國家重要濕地29處、國際濕地城市13個,獲得認證的國際濕地城市數(shù)量居世界第一。濕地類型自然保護地總數(shù)達2200余個,規(guī)劃將1100萬公頃濕地納入國家公園體系,實行最嚴格的保護管理。
來源:中國綠色時報
下一篇: 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 倡導人與自然和諧共生